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快讯 >> 详情
新闻详情

国内外最新水土保持技术措施和效果比较

image.png

    水土保持技术措施是为了改善水土流失这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生态问题所提出的。今天,蜀水君要分享的这篇文章对国内外最新的水土保持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比较了各个技术的效果,为我国水土保持技术措施提供了更好的改善策略。


image.png


一、国外最新水土保持技术措施


(一)美国


    美国是全球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较早的国家,不仅开展水土保持基础理论的研究,而且非常重视水土保持可实施措施的研究,具体包括:


                  第一,长期以来美国坚持开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水土保持措施的研究课题,如对少耕法和免耕法的实验与推广,研究梯田排水措施和沉沙措施,将排水沟和其它沟道变为草皮水道的研究等。


                 第二,到80年代初,美国大大改进了其水土保持措施的测试手段,使得实验与实际都基本上实现自动化,同时采用计算机处理、存储和运算所有的实验研究得出的所有数据。


              第三,广泛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装置,确保研究水土流失规律的进度和效率。


              第四,许多先进的测流测沙仪器设备在美国的水土保持工作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美国还建立各种类型的数学模型,帮助理论研究。


           第五,上世纪70年代以来,遥感技术在美国在水土保持研究中得到广泛使用,特别在水土资源的调查、土地类型的分类、地形制图、降雨量估算等方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六,美国部分单位已采用带激光控制仪的平地及进行土地平整,可见最新的激光技术已经被美国所采用。


(二)德国

            德国森林面积锐减,主要是因为近百年来该国过度的对山区进行开发和利用,导致了土壤侵蚀、山洪、雪崩及泥石流等现象日趋严重。德国采取的水土保持技术措施主要是绘制各种有关水土保持特性的图件,来帮助理论研究和实施具体的小流域治理的保护措施,例如,全部山区的高程图、山洪以及泥石流危险性分布图、地质图、年平均降雨量图等等,都为德国进行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重要并且可靠的依据。


(三)日本

        以应用技术和开发治理为主的日本在其水土保持研究中,基础理论研究只占10%。该国的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是:首先,十分重视有关水土保持的法制建设。例如制定了《林业基本法》、《治山治水紧急措施法》等等,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其次,日本长期观测水蚀和泥石流发生与形成过程,形成数据,进行研究,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方案的基础;然后,根据长期观察和得出的数据来预报泥石流可能发生的时间,有助于针对性的改善即将发生泥石流地域的水土保持工作。总的来说,日本的研究成果十分显著,在防止泥石流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的水平。日本除了从理论到研究研究泥石流现象之外,也有通过其他方法来进行水土保持工作。


二、我国水土保持技术措施


        我国近代的水土保持工作至今已经90多年历史了,在这90多年中,水土保持事业发生到了巨大的变化,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中叶的初始研究阶段,然后是20世纪中叶到20世纪80年代末的全面发展、综合治理阶段,最后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区域治理,深入发展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主要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是主要进行造林种草的林草措施;第二是例如覆盖耕作和免耕的耕作措施;第三则是进行工程措施,主要有梯田、鱼鳞坑、谷坊和淤地坝。从古至今,水土保持措施实施的初衷是为保护农耕地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这一工作已逐渐扩展到水土资源的保护方面。


        目前,我国水土保持主要项目是:

        第一,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第二,实行城市水土保持试点工程;第三,开展大江河的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第四,进行全国八大片治理工程;第五,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第六,“三北”防护林带防风治沙工程。


三、我国与国外技术措施的效果比较


        与国外相比,我们在治理措施上实践经验要丰富一些,但在从上述对各个国家水土保持技术措施的研究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基础理论研究和试验手段上落后于先进国家。因此,我们必须向水土保持技术先进的国家学习,提高我们的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


image.png

                                                                                                                         文章来源:那山那水


image.png

END


编辑|梁芷雪

投稿请邮件至11895476@qq.com

转载或合作事宜请加微信13880388186